摘录

  • 我们的记者当中几乎没有科班出身的,但正如我们报道的这个新兴行业一样,我们也在走一步算一步。
  • 他们的工作并不能得到任何报酬,但说起话来细声细语的15岁少年保罗甚至愿意倒贴钱来换取操作计算机的机会。
  • 保罗和比尔想要一台属于自己的计算机,他们都要想疯了。
  • 在其他人失去兴趣陆续离开之后,保罗和比尔仍然在 C 立方待了好几个月,最后终于在那里挣到了钱。他们很幸运,这一点他们心知肚明。在当时,没有多少十几岁的孩子见过电脑,更不用说在电脑上写程序了。
  • 共享精神在其他行业中都十分少见,但对个人计算机的诞生却是不可或缺的。
  • 巴贝奇的目的是做出一台能将人们从重复枯燥、令人厌倦的脑力劳动中 解放出来的机器,正如当时一些新机器让人们免去了耗体力的苦差一样。
  • 他设计的机器实际上是能够运行的, 而且在他的年代也是造得出来的。巴贝奇之所以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全是因为他无法筹集到足够的资金,而这又多半缘于他自己疏离于那些能 提供资金的人。
  • 皮尔斯发现,布尔代数可用于模拟电气开关电路。布尔逻辑的真/假完全映射了电流流经复杂电路中开/关的方式,换句话说,逻辑可以用电路来表示。这就意味着电力驱动的计算机和逻辑机是可以构造出来的。它们不只是小说家的空想,它们可能会实现,而且最终定会实现。
  • 冯·诺伊曼规定 EDVAC 应该能根据指令来编写程序,而这些指令本身是作为数据输入计算机的,这为存储程序计算机创建了标准。
  • 总得有人来编写使用手册吧。英特尔将这一工作交给了一位名叫亚当·奥斯本的工程师,后来他在使计算机走向个人化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 当时所有的计算机公司都没有抓住机会,没能将计算机送到每家每户和每张办公桌上。而下一代计算机,即微型计算机,完全是由那些不在名企之列的独立企业家创造出来的。
  • 高级工程师承认这名普通工程师的设计可行且造价便宜,但惠普不是生产这种机器的公司。这名没有学位的工程师叫史蒂夫·沃兹尼亚克,他后来离开了惠普,在一家起步于车库、名为苹果的创业公司制造出了自己的计算机。
  • 盖茨、艾伦和吉尔伯特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才让这台交通数据分析机器运转起 来。
  • 比尔·盖茨曾评论 MITS 公司道:“每个好主意都只实现了一半。”
  • 这些发烧友最想要的是能够掌控的计算机,而不仅仅是使用它。他们很讨厌排队才能用上计算机或者玩上喜欢的游戏。他们希望能随时访问自己在计算机上创建的文档,哪怕是在出差中也不受影响。他们还想在闲暇时玩玩游戏,而不必担心有人催自己回去工作。
  • 创立计算机俱乐部是很自然的,毕竟当时的设备时常不能运转或不能正常运转,软件要么不能用,要么根本没有软件可用。虽然买家多半是发烧友,但极少有人能完全掌握微型计算机所需的所有技能和知识。俱乐部鼓励那些精于机器不同方面的人相互交流,协同合作。若是没有这种互动和互助,计算机产业不可能发展得这样繁荣。
  • 洛斯对计算机一窍不通,但深信自己能将计算机推销给任何人。
  • 要想将计算机的威力真正送到大众手中,光靠为他们提供使用机会是不够的,关键在于,必须让使用计算机这件事变得简单易懂,使得大众能摆脱对专业维修员的严重依赖。
  • 以收音机为例,伊利奇认为,人们唯有靠自学掌握技术时,技术才会变得有用。
  • 这两个型号的计算机在心理学实验室尤其受欢迎,使用者多将其用于分析有关人的专题实验和对动物专题的实验,实验室流程自动化,并用小型计算机分析数据。小型计算机入主心理学实验室创造了一类新的专家,这些人既懂科学研究和数据分析,又是黑客或计算机迷。他们能搞清楚如何利用计算机满足教授的需求。
  • 家酿计算机俱乐部鼓励的信念是,计算机应该用于服务大众,而不是对付大众。
  • 家酿计算机俱乐部是在一种愉快的无政府主义气氛中兴起的,但它同时也是一项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举足轻重的一步。
  • 鲍勃·马什是这样将任务抛给李·费尔森斯坦的:“难道你觉得这事儿不可能吗?”费尔森斯坦很欣赏马什使用的这种严谨措辞。推掉这个任务相当于宣布这件事是不可能的,而任何一位有自尊的工程师是不屑于说出这种话的。
  • 那就是这个行业的起源。这个行业并非发端于德州仪器公司、IBM公司或仙童半导体公司,而是来自那些不安于现状且能以另一角度看事物的人。
  • 要想让微型计算机完 成向个人计算机的转变,就必须有用户体验友好、功能强大、用户负担得起的程序, 以及生产这种程序的手段。
  • 几年之后,个人计算机软件市场将达到数十亿美元的市值,但在 20 世纪 70 年代,暂时还没有人预见到为这些玩具编程也可以赚钱。
  • 这两人全身心地投入到项目之中,每天熬夜编程。 盖茨甚至做出了重大牺牲,连夜间玩扑克也放弃了。他们有时在半梦半醒的状态下工作。有一次,艾伦看到盖茨将头靠在键盘上打瞌睡,然后突然惊醒,看了一眼屏幕,又立刻开始打字。艾伦认为盖茨一定是做梦也在编程,所以一醒过来就能继续写下去。
  • 我努力让大众看到我所看到的事物,如果要管理一家公司,那么你必须让大众相信你的想法。
  • 创建公司的设想是在家酿计算机俱乐部的一次聚会上提出的,苹果公司成立于愚人节这天,日后它成长为全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如此伟大的公司,其发端只是两个无聊的青年摆弄着二手电子元件。
  • “纯粹是出于好玩,我在纸上完成了 PDP-8 的大部分设计,然后开始寻找其他的计算机操作手册。 我会一遍又一遍地重新设计每一台计算机,设法减少芯片数量,并在设计中使用越来越新的 TTL 芯片。我一直没能弄到芯片来实现自己的设计。”
  • 作为青少年,乔布斯有着坚不可摧的自信心。在做一个电子学项目期间,当零件用完了时,他拿起电话打给惠普公司联合创始人威廉·休利特。“我是史蒂夫·乔 布斯,”他对休利特说,“我正在制造一台计频器,不知道你有没有多余的零件?”
  • 沃兹尼亚克还明白了另一个道理,不过那是很久之后的事了。乔布斯给了沃兹尼亚克 350 美元作为工作报酬,这个数字远少于乔布斯留给自己的 6650 美元。和乔布斯,友谊也就值这么多。
  • 马库拉做出的第一个决定是保留公司名“苹果”。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他认为位列电话簿首位是一种优势。
  • 然而乔布斯的看法则完全不同,他主动出击,寻找能够帮助自己实现目标的 人——比如瑞吉斯·麦肯纳,他拥有硅谷地区最成功的公关广告公司。
  • 在乔布斯的坚持下,麦肯纳同意入股苹果公司,和沃兹尼亚克、马库拉和霍尔特一起参与构筑苹果公司的梦想。沃兹尼亚克发明了这款计算机,马库拉具有商业头脑,麦肯纳提供营销策略,斯科特管理商店,霍尔特则是超级替补,但那个胡须凌乱、一意孤行的小子才是这一切背后的推动力。
  • 公正地说,在 Apple I 和 Apple II 的技术设计方面,沃兹尼亚克居功至伟。然而,是乔布斯不可或缺的贡献让 Apple II 获得了商业成功。早期的微型计算机通常是单调丑陋的金属盒子。乔布斯决定美化产品外观。他将设备装进轻盈的米色塑料壳,采用模块化设计让键盘和计算机融为一体。沃兹尼亚克可以设计一款高效的计算机,但他毫不避讳地承认,自己并不在乎电线有没有吊在外面晃荡。
  • 沃兹尼亚克后来说:“只有本人既是工程师又是电路板设计人员,才能做出这样的东西。那是一个充满艺术的布局。那块电路板上几乎没有引线。”
  • 出于种种原因,这些著名的计算机企业对接受这个新兴市场的反应十分迟疑。在苹果公司取得成功之前,他们仍在质疑面向个人计算机的市场是否真正存在。此外,对 IBM 以外的企业来说,当前市场已经存在众多风险。开发未经验证的产品是很冒险的,相对而言,刚起步的公司没有什么包袱,而著名企业若不知深浅就贸然下水,则有可能严重损害自己的声誉。知名企业所需要的开支也更加高昂。仅是大公司用来开展个人计算机可行性评估所需的工程师薪酬这一项,恐怕就会比 MITS 公司和 Proc Tech 公司投入的研发总费用还要高。公司还得进行原型开发和市场调研,这需要投入更多资金。
  • 拥有自己的计算机意味着对这台设备的控制,以及由此带来的权力感。假如你是工程师或程序员,那这种控制感对你来说尤为重要。

感想

需求,或者说人类的欲望,以及idea,是推动人类不断前进的动力。

不断发展的计算机科学及相关技术,是人类逻辑理性满足感性的产物。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然而如果能照亮夜空,如果曾照亮夜空,也不错。